登录     注册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家庭教育

孩子被欺负了,比起“打回去”,这个方案更好!

2024-02-20 15:48:28

从孩子出生开始,我们大部分家长都在关注如何建立好家庭的氛围,如何搞好孩子的德智体美教育,关于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生活,关注得好像真的不够。
这一点,我是在我家小宝上幼儿园、上学后才深刻体会到的。
孩子总有一天要从家里“走出去”,他有更大的集体需要融入,他天然有社交需求;
他如何获得正确的交友观和交友能力,这些我和小宝爸在他上学之前都没有太强烈的感触。
有数据称,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遭受过校园欺凌。
在一个集体中,我们的孩子如果不是那可怜的三分之一,就会是施暴者或旁观者。
受害者和旁观者可能是朋友,施暴者和旁观者可能是朋友,甚至受害者和施暴者也有可能是朋友……
我们都希望孩子多结交好友,但同样也担心他在交友过程中承担不必要的风险。
前段时间上了热搜的“小学生被同学用铅笔戳20多处伤口”事件,孩子的背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铅笔洞,有的甚至红里透着黑,显然是铅笔渣留在里面的痕迹,还有一处伤口竟然离眼睛只有几毫米。
3a0d85ac56f3b8f5ed0144eef068284a.jpg
新闻上说,这个孩子已被欺负过很多次,但他都选择了沉默
如果不是这次留下了伤痕,家长可能永远不知道孩子在学校过着噩梦般的生活。
在现实中,被欺负的孩子常常会选择闭口不言和忍让,如果这个家的氛围不是非常开放、平等,或者孩子的性情相对内向敏感,那很可能不会把情况告诉家长。
我和小宝爸在知乎上搜索了“孩子被欺负”,发现跟我们有同样烦恼的家长还不少,长长的问题拉下来,大概有200条提问。比如:
“我的小孩在学校里被欺负了,该不该打回去?”
“求教!孩子一年级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,去告诉老师,老师视而不见,应该怎么办?”
“当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被同一个孩子欺负时,在班里微信群已反馈三次,家长该如何处理妥当?”
……
全部浏览了一遍后,发现多数人都主张“打回去”,还有著名的育儿专家也提出了这样的主张。
我和小宝爸爸一开始很赞同,因为家长不能在学校保护孩子,那就只能让孩子强大到不被欺负。
但我们又回头评估了一下我家小宝的实力,那小小的体格,别说打回去了,关键时刻能不能跑得过别人都不一定。
而且,可能因为我自己是学的法学专业,虽然知道小朋友的世界不是讲道理总有用,但我仍然更喜欢以规则来约束个体的行为,并且希望宝宝也从小养成这种意识。
我又想起自己小时候,班上有一个女生,只要男生惹到她,她就敢“真刀真枪”和那些强壮的男生打架。
当时性格软弱的我还特别佩服这位女同学,但是上了初中以后,听说她在别的班成了大姐大,经常抽烟喝酒,还会和小伙伴欺负她看不惯的其他同学。
所以我更坚定了,单纯“打回去”,不是我们最想要的方案。
解决“孩子被欺负”,应该是一个综合、持续的过程,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。
b7786c58e5fdee4b0a67b940c331f322.jpg孩子被欺负”,如果事情较小,可能牵涉的只是两个孩子;但如果问题严重、有复发隐患,也可能牵涉到双方父母、学校老师甚至校领导、公安机关等。
以目标为引导行动,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冲动行事,并且在头脑中构建一个系统的思路,对解决“孩子被欺负”这类相对复杂的问题尤为有效。
我将最终目的概括为以下4点:
1、制止冲突/欺凌行为,保护孩子人身安全;
2、保护孩子心理健康,维护自尊心,防止孩子被悲观情绪伤害;
3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,培养边界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;
4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正义观、是非观、道德观念、规则意识(法律意识)。
要实现以上四个目的,非常考验父母的“综合武功”。


上一篇:一个佛系妈妈的反思:不要强迫一条鱼去爬树(深度好文)
下一篇: 致家长:把放任不管当做静待花开,是家庭教育中的“谎言”

评论区

共0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