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国平说,爱孩子是一种本能,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。
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本能,懂得尊重孩子,是教养,需要慢慢修炼。
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,没有完美的父母,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。所以不要苛刻孩子,也不要苛刻自己。
过度的焦虑与恐惧,以及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意志较量,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。试着从下面这些小事做起,学着尊重孩子,你会得到不一样的亲子关系。
1 把“不”用在恰当和关键的时候
在养育中对孩子说“不”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。如果每天数百次对一个孩子说“不”,很快这个“不”就不管用了。
对于1-2岁的孩子,主动摆弄各种东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,你可以把一些贵重、易碎的东西放在他看不到、够不到的地方,而减少对他说“不”。
对于大一点的孩子,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、影响他人的行为,可以尝试用其他积极的方式,而减少对他行为的直接否定。
2 避免当面评论孩子,不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
有时,一些无伤大雅的字眼,哪怕是无心之失,也会对孩子造成伤害。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需要大人一次次的鼓励来形成对自我的认知,对世界的认知。看看别人家的孩子,倒不如先看看别人家的父母。
3 多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权利
小事情,让孩子自己决定,大事情,让孩子参与讨论。民主的氛围,会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意识,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。
4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做到
许诺之前,请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。如果不能,请不要轻易承诺。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法做到,请向孩子说明情况,取得他的谅解。请对待孩子跟对待成人一样,讲究诚信。
5 不要恐吓孩子
恐吓,对小小孩而言是特别卑劣的招数。因为担心危险行为而恐吓他,因为不乖乖吃饭而恐吓他,因为想让他静一静而恐吓他。殊不知,看似风平浪静的行为背后,孩子被强化了的恐惧心理,转移后容易造成隐蔽的问题和障碍。
6 不对孩子大声喊叫
我们必须得承认,如果要做到时时刻刻心平气和是难的。但这也不能成为我们粗暴对待孩子的借口。想像一下,将来歇斯底里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,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处理极端情绪的方式,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改变呢?
7 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,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
儿童心理学可以帮助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,帮助我们“懂”孩子。很多时候亲子之间的冲突都不是孩子故意为之,而是孩子心理的需要没有被满足。当我们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时,就可以耐心的地帮助他顺利度过。
8 不要让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
人都会有低落,沮丧,甚至是愤怒的时候,不用强颜欢笑,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你,但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。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%的时候,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,充满电,再来面对孩子。
Copyright © 2015 smxwz. 微助服务 版权所有